引用请注明信息来源:TodayESG
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
本文介绍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(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,简称GBF)2050年长期目标与2030年行动目标。
2022年COP15会议成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,并提出了2050年愿景和2030年使命。
相关阅读:联合国COP15达成生物多样性公约
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050年长期目标
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050年愿景为建立一个自然和谐的世界,为了实现这一愿景,框架提出了以下长期目标(概括如下):
- 目标1:2050年所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、连通性和复原力得到维持、加强或者回复,并明显增加生态系统面积;
- 目标2:2050年生物多样性得到可持续使用和管理,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得到重视、维持和加强,正在下降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,实现可持续发展;
- 目标3:2050年遗传资源及其知识所产生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得到分享,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;
- 目标4:执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,在财政资源、能力建设、科技合作和技术转让等角度,减少每年7000亿美元的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;
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030年行动目标
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030年使命为采取行动停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,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,为了实现这一使命,框架从三个角度提出了以下行动目标(概括如下):
减少生物多样性威胁
- 目标1:2030年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重要性区域的生态丧失接近于零;
- 目标2:2030年确保至少30%的陆地和内陆水域、海洋和沿海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;
- 目标3:2030年确保至少30%的陆地和内陆水域、海洋和沿海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;
- 目标4:降低物种灭绝风险,管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互动;
- 目标5:确保野生物种使用可持续、安全,防止过度开发;
- 目标6:消除、减轻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,2030年减少50%的外来入侵物种;
- 目标7:2030年将所有污染风险降至对生物多样性无害的水平;
- 目标8:减少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,提高复原力并促进积极影响;
通过可持续利用和分享满足人类需求
- 目标9:确保野生物种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,增强生物多样性产品和服务;
- 目标10:确保农业、渔业和林业可持续管理,增加生物多样性友好方法应用;
- 目标11:恢复、维持和增加自然及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;
- 目标12:可持续提高城市绿色和蓝色空间面积,建立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;
- 目标13:公平公正分享和利用遗传资源及其产生的收益;
执行工具和解决方案
- 目标14:确保生物多样性纳入政策法规,使资金和活动与长期目标和行动目标一致;
- 目标15:鼓励和推动企业监测、披露和评估生物多样性风险、依赖程度和影响;
- 目标16:鼓励可持续消费,2030年减少全球消费足迹;
- 目标17:制定和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和生物技术处理及收益分配措施;
- 目标18:2025年逐步消除、淘汰生物多样性有害补贴,并在2030年每年减少5000亿美元;
- 目标19:2030年每年至少筹集2000亿美元,用于执行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;
- 目标20:加强能力建设、技术转让,促进科技合作发展,尤其在发展中国家;
- 目标21:确保决策者、从业者和公众能够获得最佳的生物多样性数据、信息和知识;
- 目标22:确保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公平、充分、包容、有效地参与决策;
- 目标23:确保妇女儿童可以为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,并获得自然资源;
参考链接:
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
联系方式:todayesg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