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持续分类法报告
亚洲证券与金融市场协会(Asia 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,简称ASIFMA)发布可持续分类法报告,旨在调查亚洲司法管辖区可持续分类法应用情况。
亚洲证券与金融市场协会调查了亚洲地区的银行、资产管理公司和可持续指数提供商,重点介绍可持续分类法常见的实施主题和挑战。
相关阅读: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布可持续分类法
亚洲可持续分类法应用
所有受访者在调查中都提及外部分类法,其中欧盟分类法(EU Taxonomy)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绿色分类法(CBI Green Taxonomy)被提及的次数最多,分别为90%和40%。80%的受访者提及内部分类法,这些内部分类法参考了外部框架,并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分类法相结合。受访者表示可持续分类法应用最广的部门包括可持续金融部门、法律部门和财务报告部门,这些部门为分类法应用、决策和培训提供支持。

在可持续分类法的应用方向上,信息披露(35%)、产品标签(22%)和ESG激励(13%)占比较高。70%的受访者认为分类法在降低漂绿和促进转型融资方面存在作用,90%的受访者建议在分类法中纳入不造成重大伤害(Do No Significant Harm)标准或者最低社会标准(Minimum Social Standards),确保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积极贡献。30%的受访者实施了多个分类法,90%的受访者认为分类法的互操作性仍是重要的挑战。
亚洲可持续分类法挑战
受访者认为可持续分类法实施过程的主要挑战是数据可用性(70%)、依赖交易对手提供数据(60%)和分类法评估自动化技术难题(60%)。这些问题体现出可持续数据对分类法应用的限制,因此受访者的建议包括提高数据可用性(80%)、确定数据需求和数据源(50%)和解释分类法中的数据(50%)。

受访者普遍认为分类法不应强制使用,强制使用可能产生监管负担,偏离其促进可持续投资的最初设计目的。一些受访者认为,如果可持续分类法强制应用,应重点关注产品标签、信息披露和分类法相关金融工具。50%的受访者认为分类法将会在未来成为强制要求,但互操作性、数据质量、合规负担仍是强制应用过程中的挑战。
亚洲证券与金融市场协会提供的建议包括:
- 保持分类法自愿性:欧盟已经放宽分类法应用范围,未来分类法应当以自愿应用为基础;
- 提高不同地区分类法互操作性:司法管辖区可以相互交流,实现不同分类法的相互认可和等效;
- 加强数据可用性和能力建设:市场参与者可以开发数据解决方案,提高数据可用性,并简化分类流程提高效率;
- 参与:监管机构应当继续与行业合作,共同设计和应用分类法;
参考链接: